今日立秋,立秋是个特殊的换季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过去,毕竟立秋之后还有末伏,这期间仍然是炎热的。这个时候,更要遵循秋季养生八字诀的原则: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 立秋习俗·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老苏州还有不少与立秋有关的民俗呢!
咬秋送夏
在苏州一直有咬秋——啃西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吃西瓜,以防秋燥,据说这样做还可以不生秋痱子。大家吃一牙西瓜,感受最后一丝爽快,然后送走夏天。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立秋过后,大家就不再吃西瓜了,《法天生意》言:「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入秋以后生吃瓜果较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湿热内蕴,停滞体内,容易腹泻,所以俗话说:「秋瓜坏肚」。
吃绿豆百合汤
老苏州在立秋这一天还要吃绿豆百合汤。苏州人比较讲究,吃喝也是跟着时令走。
绿豆百合汤是清凉解暑的物品,尽管立秋后还可能出现“秋老虎”,但是,老苏州一般在立秋后几乎不再喝绿豆百合汤了,所以就在立秋这一天“喝个够”。
立秋后,绿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暂且“歇歇”,脾胃虚寒的人勿吃冰镇西瓜。
立秋后燥令当时,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待在空调房时,肩颈、肘膝关节处该“捂”起来。
吃鸡头米
郑板桥《咏鸡头米》诗:“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立秋刚到,鸡头米就受到了“老苏州”的追捧。吃上一碗软糯香嫩的鸡头米,不仅可以健脾益气,益肾固精,还有润肺驱燥的作用,营养价值很高。
· 立秋养生 ·
暑气未消,谨防“秋老虎”
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立秋时节,遇到台风降雨,突然降温,受到阴寒之气侵袭,也是诱发中阴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预防阴暑的发生,不可过于贪凉。
立秋需养肺
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片金黄,故肺主秋季。
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此时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燕窝等柔润食品。
收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按摩/姜灸:培补元气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姜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
李良济三伏灸采用的是铺姜灸,就是在人体督脉的脊柱段,上从大椎,下至腰俞穴,施以隔药,隔姜灸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它涵括经络、药物、姜泥、艾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艾姜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温、通、调、补。
更多养生好物请进店咨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