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场雨,秋季也渐渐的拉开了序幕,懂养生的朋友也陆续开始准备进补了。
《内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民间有“秋冬进补, 开春打虎”之说,秋冬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与抗御疾病的能力,为第二年开春之后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少生疾病。
为什么秋季要进补?
1、补充夏季的消耗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人体大量出汗,消耗了很多内在的能量,所以入秋之后,很多人会感觉疲乏、抵抗力下降。
因此,在秋季,最重要的就是补,补对了,秋后各种烦人的小毛病自然就不见了~
2、秋燥耗气伤阴
夏季暑热己过,燥为秋季的主要特征,其性干燥,因此燥邪容易耗伤津液,身体津液过度损耗,会有皮肤干枯、嘴鼻唇干、咽喉干痛等症状,此时进补,能够滋养津液,减轻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适当的进补也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为秋冬御寒做准备,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3、秋冬滋补更易吸收
进入秋季,自然界的动植物处于蛰伏状态,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被吸收和蕴蓄,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而且秋季人的食欲比较旺盛,这时进补正是时候,尤其是冬至以后更好。
秋冬滋补怎么补?
秋冬滋补能很好的调理身体,但是进补不能盲补,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等不同,选择适宜的补品。
若进补不当,或进补过度,反而让健康受损。尤其是食补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着4个原则:
1、养胃为先
秋冬交际人体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尤其是对体虚、脾虚胃弱、或患有慢性疾病者, 进补前应先打 “底补”,最好先调养脾胃,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时再施补。
对痰湿质、湿热质等湿浊明显的人群,应先化湿醒脾、祛除湿热,方可进补,避免进补之品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
2、以平补为则
秋冬交接或初冬时节以平补为原则,忌大补,忌过补滋腻。进补的人大多体质偏虚、或年高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或术后康复需要进补,宜采用平补、调补、清补、温补等和缓方式慢慢进行,一般都不宜大补、骤补,药物不可性味太偏,不可营养过剩,不可操之过急。若过度温补或滋腻,易造成“虚不受补”、“上火”等不适。
食物多选用具有养肺润燥、健脾益气、平补肝肾功效的食物,如栗子、苹果、梨、石榴、葡萄、杨桃、柚子、乌鸡、鸭肉、牛肉、百合、莲子、芝麻、大枣等。
食补方法则以采用药粥或炖品等药膳为佳。汤特别是炖汤,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使营养成分大多融在汤水里,不容易流失,还易于人体吸收,是进补的良药。
3、辩证体质调补
进补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补一般都是补虚,然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五脏虚等不同,所以进补要辨证,根据体质施补。
阴虚质
阴虚质宜食黄精、百合、银耳、黑芝麻、麦冬、燕窝、石斛等。
气虚质
气虚质宜食生晒参、党参、黄芪、大枣、山药、鸡肉等。
阳虚质
阳虚质宜杜仲、栗子、核桃仁、冬虫夏草、牛肉等。
痰湿质
痰湿质属实性体质,平素不宜温补、滋补,宜清补或攻补兼施。
*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身体。
秋冬滋补,首选膏方
膏方是秋季进补的一大特色,因为中医历来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膏方则以辨证调治为基本原则,滋补与疗疾全面兼顾,御病与治病有机结合,一人一方,把治疗药物与相关补品、食品及胶类等融为一体,治疗、进补两不误!
膏方在我国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变化,经过古法八步熬制而成。
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药效稳定、服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是“治未病”的最佳选择之一。
秋冬进补膏方有什么好处?
膏方以补虚纠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协调脏腑功能为主要目的,通过2-3月调补达到缓慢有序的补养。
秋冬进补膏方的作用,简单总结就是:补虚扶弱、延年益寿,纠正亚健康状态。
1、补虚扶弱
凡是气血不足、五脏(心、肝、脾、肺、肾)亏损以及体质较为虚弱、或是外科手术、产后出血以及重病久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都非常适合应用膏方来调理机体,从而增强体质、邪不入侵,改善生活质量。
2、延年益寿
对于中老年人群气血不足、精力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虚损情况,可以在秋冬应用膏方口服来缓解一些病症,如经常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无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3、纠正人体亚健康状态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经常的熬夜、吸烟、饮酒,以及其它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逐渐的透支,出现头晕眼花、疲惫乏力,可以通过膏方来调理这些亚健康状态。
秋冬进补膏方好处多,每年10月份,李良济都会举办膏方节,期间各医馆名医会诊,开方熬膏,现场还可享受健康产品优惠活动,膏方节举办时间即将公布,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