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季,医院总会人满为患,尤其是心血管科和内分泌科,可以说人山人海,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三高”人群,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
“三高”如同隐藏在冬季阴霾中的阴影,时刻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李良济徐德颐主任,擅长中医药防治三高疾病,有需要的朋友可提前挂号预约~
医生简介
坐诊时间
周五上午(两周一次)(月光码头店)
周五上午(两周一次)(嵩山店)
预约电话
0512-80206998(月光码头店)
0512-66615388(嵩山店)
医馆地址
工业园区月光码头休闲广场(月光码头店)
苏州市高新区嵩山路218号(嵩山店)
线上扫码预约
为何冬季三高人群很危险!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血压比其他季节高,寒冷的天气意味着血压更易升高,波动加剧。就像紧绷的橡皮筋,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高血脂患者,在冬季血液黏稠度在低温下进一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可能引发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后果不堪设想。
糖尿病患者,在寒冷环境中,血糖控制难度增大,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也更容易趁虚而入。

中医如何看待
冬季三高指标失控?
为何冬季 “三高” 容易高发,甚至原本控制平稳的指标也会 “失控” 呢?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与冬季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体的生理变化息息相关。
冬季主寒,寒邪当令。寒邪侵袭,血管收缩,血压自然就升高了。阳气不足,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水湿代谢失常,聚湿生痰,痰湿阻滞经络,进一步加重气血不畅,为高血脂埋下隐患。

再者,冬季人们往往饮食偏于温热、滋腻,像羊肉汤、火锅等,这些食物固然能帮助我们抵御严寒,但吃多了容易损伤脾胃。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运化无力,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输布,就会变成痰湿堆积体内,导致血脂升高。而且,冬季运动量普遍减少,气血运行缺乏足够动力,如同河道缺乏水流冲刷,淤泥(痰湿)更容易淤积,加重三高病情。
另外,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讲,冬季人体阳气内藏,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身体对能量的消耗降低,多余的能量若不能及时代谢,也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造成血脂、血糖升高。

《黄帝内经》有云:“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三高” 之发生,正与中医所言之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紧密相关,主要以肝、脾、肾三脏进行调理。
中医在防治三高疾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坚持治养结合之道,以中药有效调节脏腑功能。

三高”患者冬季如何养护
1、合理保暖,守护心血管
冬季寒冷,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血管会自然收缩,导致血压上升。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保暖尤为重要,特别是头部、颈部和四肢。外出时要穿戴足够暖和的衣物,室内保持合适的温度。

2、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冬季适度的运动对于“三高”人群来说必不可少,可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太极拳等,也可以在天气较好的时候进行户外散步、慢跑等运动。这些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3、科学饮食,均衡营养
建议冬季饮食以少盐、少糖、少油为原则,均衡摄入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和鱼肉等,确保饮食的合理性,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同时秋冬宜养阴、养肾,因此可适当吃黑木耳、黑豆等食物。
4、调整情绪,保持好心情
情绪对“三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以及血糖水平的波动,不利于人体健康。“三高”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晒太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5、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三高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在秋冬季节,更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并且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冬季对于“三高”患者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季节,但提高警惕,保持好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习惯,能有效维护健康。
患有三高的朋友,冬季治标不稳定,您可以来到李良济,徐德颐主任可以通过中医助您健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