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肉的秘密,最重要的不是少吃,而是……
2025-03-18 18:35:32


你们是不是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黏腻,脸上油乎乎,身体胖嘟嘟,明明已经很努力减肥了,却总达不到预期?


可能是湿气惹的祸!


中医将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与生活环境潮湿和气候潮湿有关,内湿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脾气虚弱,脾运化功能减弱,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致。水湿在身体停留时间太久,就会形成痰,痰湿积聚体内而肥胖。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759.jpg



3个方法判断湿气

是不是肥胖的元凶


■ 舌苔厚腻


正常人的舌头,呈现淡粉颜色,表面清爽干净,不肥厚,口腔内清洁无异味,且舌苔本身光润,在其上表面上,没有牙齿咬合的牙印。而湿气重的人,消化不良,水湿泛上来,就会出现舌头厚腻,舌体胖大。



■ 大便不成形,甚至粘马桶


正常人的大便是金黄色的圆柱体,大便之后,不会粘连在马桶壁上,且容易擦干净。而湿气重的人,上完厕所,大便黏腻,粘在马桶壁上冲不干净,如果遇上上火、消化不良,还可能伴随着便秘。



■ 身体很沉重


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起来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而湿气重的人,早晨起床打不起精神,头发昏,身体特别疲乏,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


湿气不会自愈,放任不管便会一步步侵害人体健康,对于肥胖的人来讲,湿气会降低脂肪燃烧率,引发全身浮肿和肥胖,并且很难减下来......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01.png



这2点没做好

湿气会反反复复


■ 祛湿不健脾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气重的根源就在于脾虚。如果脾胃虚弱,运化能力差,那没用的水湿就会运化不出去,从而堆积在体内,形成湿气。湿气太重,又会加大脾运化的工作量,时间长了,脾也会受伤变弱。脾虚导致湿气重,湿气重使脾虚更严重,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在祛湿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健脾,脾胃强健,运化能力增强,湿气才能自行运化掉,这才是湿气不反复的关键。



■ 祛湿不分寒和热


湿气,它会与自然界中的寒、热交织在一起,让人出现不同的健康问题。所以在祛湿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寒热,再做祛湿的工作。


寒湿,会出现头重如裹,四肢感觉冰凉,同时伴随身体出冷汗,喜温喜按;面色晦暗或苍白,或眼睑浮肿。大便清稀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短少,小便不利。


湿热,表现为身热不舒,全身粘滞不爽,手脚爱汗出,体味较大,皮肤易发皮肤病(湿疹,痘疹等伴有渗液)。面色发黄晦暗,或眼白发黄,或肌肤发黄,或眼屎增多,皮肤油腻,大便粘滞不爽。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03.png



饮食祛湿气这样做

祛湿气的方法有很多,而饮食是比较受欢迎也更容易坚持的方法!可以在区分湿热和寒湿进行针对性食养的基础上,搭配健脾养胃的食养方!


1、四神汤健脾养胃


大家可以用传承千年的健脾祛湿经典方——四神汤!茯苓、芡实、莲子、山药四味食材相互配伍,既能健脾又能祛湿,能大大改善脾胃的功能,使脾胃恢复活力,更好地完成消化吸收的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05.jpg


最重要的是,该方药食同源,比较平和,是适合男女老少进行脾胃调理的妙方。


基础配方:茯苓15g+芡实15g+莲子15g+山药干15g。先浸泡20分钟后,加水煮20分钟。建议一周喝2次。


除了煮水喝,日常在煮粥、炖汤的时候都可以放入四神汤的这几味食材的。



2、茶饮祛寒湿可以这样喝


寒湿重的朋友应以温阳化湿为主,日常生活中,可以喝喝红枣老姜汤。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07.jpg


如果觉得春季易上火的话,大家可以喝喝比较温和的新会陈皮,搭配普洱和玫瑰花,一起泡水饮用。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09.jpg



3、喝茶清湿热


湿热的朋友在饮食上,应以清热化湿为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清湿热的食材有荷叶、蒲公英,可以用来泡水、煮粥和炖汤。


如果想更方便的喝茶养生,可以选择李良济蒲公英茶,或者更为温和的红豆薏米果茶。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11.jpg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14.jpg



做这3件事帮你祛湿


1、每天泡泡脚,湿气悄悄跑


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不妨每天是晚上睡觉前泡脚,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三阴交的地方,把自己泡得微微的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在泡脚时也可以在水中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中药材。大家可以选择李良济泡脚方,把脚泡在一盆热腾腾的充满中药香的水里,简直不要太舒服!


李良济泡脚方,精选品质药材,拒绝边角料碎料,每一袋里面都是大颗粒的药材,药材品质清晰看得见。而且这款泡脚方,可煮水可泡水,用起来很方便。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16.jpg



2、穴位按揉,祛湿又健脾


按摩相应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健祛病的作用。


· 中脘穴可以健脾化湿,促进消化;

· 足三里穴可以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 公孙穴可以健脾化湿,和胃止痛。

日常生活中以点按的方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健脾祛湿的保健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319163819.jpg



3、平时多运动,湿气无影踪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气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运化水湿,而且运动出汗也能排出一定的湿气。


锻炼的方法要因人而异,无论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还是广播操、散步、游泳、打拳都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方式即可。


春季祛湿瘦身正当时,以上介绍的祛湿方法,你也赶快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