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喝水都胖?可能是痰湿体质!李良济黄仕文医生教您如何调理
2025-04-09 18:38:31


现代很多人都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当,上班族久坐不运动,常常熬夜,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湿气集聚!


湿气一旦长时期堆积,没有及时有效地清理掉,形成淤堵留,就会形成另一种更严重的状态一痰湿,比如说生活中有些人喝水都会发胖,其实主要跟痰湿体质有关。


南京医药大学黄仕文副教授表示,痰湿体质在现代人当中十分的常见,多数肥胖人士身上都具有该体质的特征。


医生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411084715.jpg

黄仕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


擅治疾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月经不调、痛经、慢性胃炎、胃及肠溃疡、胆囊炎、便秘、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痤疮、黄褐斑湿疹、干燥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肩周炎、颈椎病、过敏性鼻炎及肿瘤并发症等。擅长膏方调理。


从事中医诊疗、科研、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先后担任《中华医方》副总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编委、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方剂学分会委员、国家中医药考试命审题专家。


坐诊时间

周日全天(三周一次)(相城店)

周一上午(三周一次)(月光码头店)

周日下午周一全天(三周一次)(苏锦店)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线上挂号预约





痰湿体质的表现


体内有痰湿的人,通常也会有诸多不适,比如:


 肥胖 :大多数表现为大腹便便,是因为脾胃运输转化功能相对不足,导致体内水液无法正常分布疏散而造成痰湿。


 贪睡 :痰湿者血液浓稠度较高,大脑缺氧,脑部供血不足,因而记忆力变差、注意力下降,尤其脾虚者早上反而容易想睡觉。


 油腻 :皮肤毛孔也是人体代谢通道之一,痰湿者的皮肤代谢物往往比较油腻、粘稠,极易形成青春痘。


 腹胀腹泻,大便便溏 :湿阻中焦容易导致小腹大、水谷运化障碍,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大便黏等情况。


 舌头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厚 :舌质颜色淡,整体比较胖嫩,舌边能看到成排的牙印,舌苔比较厚,常常显得白腻。


如果你已经有以上的症状,说明你极有可能属于湿痰体质,喝水也胖的原因也找到啦!


微信图片_20250411084123.png


痰湿到底从哪来?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景岳全书》中记载:“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


《丹台玉案·痰门》中也有提到:“痰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其脉缓,肥人多有之,名曰湿痰”。


历代医家对痰湿的深入认识中,均认为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首先是肺,肺主宣降,通调水道,可以输布津液;如果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必然导致水湿内停,聚为痰浊。


其次是脾,脾主运化,为运化体内水液的重要脏器,如果脾失健运,则会导致水液内停聚而成痰湿。


 再次是肾 ,肾主水,主气化,若肾虚不能制水,加上气化受阻,不能化气行水,又会生痰湿脂浊。


微信图片_20250411084720.jpg


如何有效祛湿化痰?


从中医角度来说,痰也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2种,咳出来的痰液属于前者,而无形之痰,虽然没有实质的痰液咳出,却可引起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因此,治痰并不能单纯地祛痰,中医祛湿化瘀调理体质利用的是“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的原理,健脾、祛湿、化瘀、补足气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案例


小胡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他面色灰暗,皮肤粗糙,后颈常生出很多痤疮出来。眼神有点呆滞,比较胖,面部和额头部位出油很多,还常常出汗,出了汗身体黏黏的,不觉得爽快。


走起路来给人一种特别笨重的感觉,走路的响动特别的大。平时喜欢吃一些油水比较多的食物。他提点重物走路不多久,就常常气喘吁吁。


黄教授表示,这是典型的痰湿质,表现为容易肥胖沉重、皮肤油腻粗糙、易生痤疮等,与好食肥甘油腻之物、平时又缺少运动以及先天遗传因素都有关联。


服药1周后,小胡的面色红润起来,体力好转,舌色淡,厚腻减轻,坚持调理2个疗程后,睡眠质量变好,情绪稳定,面色红润,痤疮也不再发,身轻气爽,身体健康。


微信图片_20250411084723.jpg


黄教授提醒,如果是突然之间发现自己胖了,或者是少吃也会胖,最好及时的自检自己是否属于痰湿体质,如果是的话,就需要及时的祛除痰湿。


痰湿体质的人应注意一点,身体的排水性能是比较差的,所以不建议多喝水,也不要淋雨,避免加重症状,给身体带来困扰。


如何预防痰湿的形成?


1、少食甜食与生冷食物


中医认为甘助湿,甜食与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容易生湿。寒凉食物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寒,也会加重湿气。可适量食用鱼类、肉类增强体质。


2、适当锻炼


运动量少不利于体内湿气排出,选择合适的运动强身健体,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排湿。


3、养生药膳

湿气重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在烹饪中加入一些有助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山药等煮茶煲汤,通过饮食来帮助体内湿气排出,促进脾胃运化。


4、泡脚祛湿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从而促进湿气排出。在泡脚时适当加入一些艾草、花椒、生姜等,可驱寒利湿。


黄仕文主任,定期在李良济苏锦店、园区店、相城店坐诊,有需要的朋友,可直接点击下方,选择医馆,线上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