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丨“李良济”膏方:用匠心守护百年 经典古方薪火相传
2021-07-27 11:50:34

苏州西部有着传奇中医字号“李良济”。2013年8月,“李良济”传统中医膏方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创始人李金宝,清末出生于枫桥。李金宝自小跟随其父生活于太湖之畔的群山之中,采药多年,尝过数百种草药,日积月累,对苏州西部山岭草药分布烂熟于心。1914年,李金宝在白马涧街市中创建了李记药铺。


1-210HG15140320.jpg


后来,李金宝将技艺传给了儿子李金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在经营药铺的同时,李金福又开设了中药加工厂。随着规模越做越大,1990年,他盘下了苏州华康中药饮片厂。华康中药饮片厂的建立为李氏药材家传技艺的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李记药铺第三代传人——李金福的儿子李建华,通过进一步的探索、研发,使得药材的加工、识别、炮制等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凭借不懈的努力,李氏的药材生意蒸蒸日上,2002年,李建华成立了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并将“李良济” 进行了商标注册,深入开启了传统膏方制作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之门。


1-210HG15633537.jpg


膏方组成复杂,属于大方、复方,犹如乱局之中,独得天下大势。如不辨证而治,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不得要领,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中医界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之说,一料膏方,数十味中药,吃一个冬季,补一年身体。如果方子不适合自己,不但失财,更是伤身。因此,好的膏方之始,便是要好的膏方专家开出一帖好方。


开方之后,是选择好药材。膏方制作药材的道地是第二关,药材是否道地直接影响着膏方效果。“灵不灵看药材”,说的就是药材质量对膏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正是李良济百年坚守之处。选好药材之后,膏方制作流程才能开始,有配料、润药、煎煮、沉淀、滤渣、浓缩、收膏等多道工序,所制膏方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辅料组成。一料膏方相当于20-30剂普通中药的剂量,用药少则数味,多则数十味,多种治法同用,多方组合,兼顾主次,一次制作可供较长时间服用,能适应复杂的病症及不同体质的调治需要。


好的膏方必须遵循古法炮制。药工按照处方配好药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润药。润药就是浸泡,看上去最简单不过,然而却是所有步骤的基础。一料膏方有几十种药材,最重可达十几公斤,浸泡到位才能把药性释放出来。


“李良济”每个膏方中的药材都要根据其特性和入水温度浸泡到位,而且水面必须没过药材10厘米以上。润药之后是煎煮,需要来回煎两次,第一次煎一个半小时后,把汁水倒出来;放水进去再煎一个半小时,把两次汁液混合取用。充分煎煮,毫不浪费。


熬制膏方又有诸多讲究,这些是“李良济”膏方之所以成为上品膏方的保证。比如收膏时搅拌的竹条一定要用冬竹,而不能用春竹。冬竹耐磨损,不容易将竹屑混入膏方里。还有熬膏的锅子不能用铁的,铁分子比较活跃,长时间高温熬制容易和中药中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膏方的药效。而铜的分子相对稳定,所以“李良济”的膏方熬制全部使用纯手工打制的紫铜大锅。


1-210HG15K95Q.JPG


在膏方熬制中,收膏是最关键的时刻。如今随着现代化机器设备的使用,大部分步骤都已经依靠机器来完成,但是再好的机器也无法取代老药工的收膏技艺,这技艺也是传统膏方制作的一大魅力所在。从40-60公斤的中药汁,到熬成一公斤不到的膏方,需要4个小时左右。除了不停搅拌,还需要控制火候。火大容易边上结焦,也容易造成下面结底,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收膏十分讲究时机, 收膏的时机其实就在半分钟到一分钟之内,时间不到,稀了;过了,又太硬。要到什么程度,考验的是药工师傅的内功,需要药手不慌不乱,气定神闲,巧泡妙煮于顷刻,用料收膏于恰好。所得膏体,才能呈现光泽,老嫩适度。


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调和血气,平衡阴阳,祛病保健,膏方完全能实践中医治病的真谛。“李良济”的师徒传承,更使得吴门中医药的经典古方、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1-210HG15321R4.jpg


如今,苏城最大、功能最全的中医馆——“李良济”国医馆在高新区开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除了设有各个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有各种名贵药方、古药具、古药书、古医书等,再现了苏州传统的吴门医药文化的历史、 传承和发展等各方面情况。此外,馆内还设有名贵中药展区。这里有知名老中医坐诊、道地药材、科学煎煮三方面的中医服务。“李良济”借此提出了膏方新理念——好医、好药、好工艺才是一张好方子,并尝试向市场推出四季膏方、功能性膏方等新品类。


精心种植,对症下药,煎煮取汁,浓缩成膏。“李良济”正成为吴门膏方的代名词,展现着一部活的膏方制作技艺史。